铭记 百位志愿军老兵 一部英雄的史诗

2024-12-07 搬家服务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已经71周年了,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中国人,只要看着中国地图的右上角,耳畔就会响起“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当时的新中国,面对强敌压境,果断出兵,殊死搏斗,并获得巨大胜利。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是一雪近代史上中国屡败西方列强的前耻。

  当中国空军一架运-20运输机搭载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祖国人民以最高礼仪迎接英雄归来时,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火承兴看到这一幕,抬起只有半截手掌的左手掩面哭泣。

  在抗美援朝铁原战役中,火承兴所在的连100多人大部分牺牲,他的班长肠子被炸出来,用衣服简单包裹后,继续战斗,直至牺牲……

  历经两年9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侵略者、严酷而恶劣的战场环境,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从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到今天,本报推出了百位在兰志愿军老兵口述战场实录,大部分人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参加了云山之战、黄草岭阻击战、马良山战斗、长津湖战役、铁原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抗美援朝著名的战役。他们中有的曾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与敌人面对面殊死搏斗,有的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线运输粮食弹药补给,还有用生命捍卫“打不烂、炸不断”钢铁运输线的铁道兵、在枪林弹雨中抢救受伤战士的白衣天使……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后,又有一大批志愿军战士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从事战后恢复建设工作,直到1958年全部回国。

  如今,600多位在兰老兵健在的已不到一半。我们与时间赛跑,抢救性地采访了102位老兵。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召着新时代的青年人,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奋勇前进。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用鲜血与生命捍卫和平。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方代表正式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自此,历经两年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光阴已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伟大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为了深入挖掘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我们开启了一项意义非凡却又充满艰辛的任务。从2023年7月11日起,《兰州晚报》推出《致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实录》,我们联系了600多位在兰老兵或其家属,可是健在的老兵已不到一半,并且很多人身体健康情况欠佳,没有办法接受采访。最终,我们抢救性地采访了102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聆听那些亲历者的记忆片段,寻找那些经岁月锤炼后沉淀下的珍贵物件,试图重新编织那段历史的记忆。

  找到这102位老兵,如同大海捞针。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从政府档案到民间组织,从事务部门到老兵战友的相互推荐。无数次的电话沟通,无数次的登门拜访,有的老兵住所偏远,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准确位置。一年多时间里,我们辗转于兰州市的各个区县、乡村、山区,而路途的奔波只是第一道难关。

  许多老兵在战争结束后,默默回归平凡生活,有的老兵搬家多次,信息变更频繁;有的则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然而,我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没有放弃。

  好不容易找到一些可能的老兵信息后,但有些老兵年事已高,听力和表达能力都受到了影响,电话沟通几乎没办法进行。而有些老兵的家属对我们的采访心存疑虑,担心老人的身体和情绪会受一定的影响。我们不得已通过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多方面协调,争取采访机会。

  当我们终于见到这些饱经风霜的老兵,新的难题又摆在面前。岁月无情,许多老兵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对当年的战争细节已经模糊不清。有的老兵只能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名字,或者回忆起某个战斗场景的片段,我们应该像考古学家一样,小心翼翼地从他们的记忆片段中寻找线索,用耐心和关爱去唤醒那些沉睡在心底的烽火往事。从他们含混不清的话语中拼凑出完整的故事,这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但我们深知,每一个记忆碎片都可能是那段伟大历史的重要拼图。

  有一次,一位老兵努力地想要说出自己战友的名字,却因记忆模糊而满脸焦急,我们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慰,那一瞬间,我们感受到了责任的沉重。还有些老兵身体健康情况不佳,采访时常被病痛打断,但他们依然坚持着,那种对国家和战友的深情支撑着他们完成与我们的交流。每一次采访,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撞击。

  另外,许多老兵身体健康情况不佳,患有各种老年疾病,长时间的采访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有些老兵在回忆起战争中的残酷场景,情绪会变得很激动,甚至陷入痛苦的回忆中不能自己。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和情绪变化,适时调整采访节奏,有时候为了照顾老兵的情绪,一次采访可能要分成多次进行。

  采访环境也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不少麻烦。有的老兵居住环境嘈杂,周围有各种噪声干扰,影响了采访的录音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可以尽量寻找相对安静的角落,或者调整设备,以确保能够清晰地记录下老兵的讲述。

  采访中,90岁的老兵张同生的故事让我们刻骨铭心。年过九旬的老人躺在沙发上吸着氧气,等待记者的采访。从1951年到1953年在朝期间,共参加过16次战斗,身上留有8处弹片痕迹。他说,“人老了,很多往事都已经模糊,但那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走过的场景我总是忘不了。”一次发高烧,老人迷迷糊糊还喊着:“冲啊、指导员,向前冲!”老人眼神里,仿佛又看到了那充满硝烟的战场。

  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程度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92岁的老兵唐少卿讲述了他们在狭小的坑道内与敌人激战的场景。敌人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整个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他们缺粮缺水,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大家都知道,身后就是祖国,咱们不可以退缩!”老兵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无畏的光芒。他们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枪眼,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赞歌。

  关于战争的记忆中,中朝军民的情谊也是感人至深的一部分。85岁的老兵熊忠建提到,朝鲜人民对他们的帮助。在艰难的行军过程中,朝鲜的阿妈妮为他们送水送饭,朝鲜儿童为他们带路。一位老兵回忆起受伤后被朝鲜老乡藏在家里悉心照料的经历,眼中闪着泪花。这种跨越国界的情谊,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温暖的底色。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老兵们对和平时代有着特殊的珍视。他们盼望后人能够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老兵张梦云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故事讲出去,让年轻人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宝贵。”这些话语深深触动了我们。

  在采访历程中,我们好像踏入了一条满是英雄事迹的长河,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老兵们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些故事,多得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繁星。老兵张广平:把标本送到基地,才能对得起牺牲的战友;老兵刘艳珠:在朝鲜亲历了反细菌战;老兵屈桂芳: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运输线”;老兵郑国卿:黄草岭浴血阻击十三个昼夜;老兵查栋材:战士在哪里受伤,就在哪里做手术……

  在采访中,常常看到老兵们回忆时闪着泪花。那泪水,是对逝去战友的思念,是对残酷战争的铭记,是对和平来之不易的感慨。当老兵们落泪的那一刻,记者也不禁湿了眼眶,被深深触动。因为这眼泪里包含的情感太重,重到能跨越岁月,击中我们灵魂的最深处。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见到了许多珍贵的老物件。一枚枚军功章,闪耀着老兵们的荣耀。它们有的已经斑驳,但每一道划痕都记录着战斗的历程。一位老兵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家书,那发黄的纸张上,家人的牵挂和鼓励依然清晰可见。还有破旧的军帽、水壶、茶缸、茶缸袋、毛巾、笔记本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承载着那个特殊时期的记忆。它们是历史的无声诉说者,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它们静静躺在那里,承载着血与火的记忆,是老兵们无畏勇气和不朽功勋的永恒见证。

  在结束这些采访后,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抗美援朝老兵们的面容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可令人痛心的是,其中不少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失去的也是一部部活着的历史书。而记者有幸聆听过他们的讲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让更多人明白他们的事迹,记住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一切。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后,我们未曾想到这些稿件竟能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联系兰州市退伍军人事务局,让3位90多岁的老兵实现了“再穿一次军装、再敬一个军礼、再唱一次战歌”的愿望。同时,邀请老兵进社区讲党课,与兰州市退伍军人事务局联系举办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座谈会。

  兰州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率先转发我们的部分稿件时,像是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水花。许多退役军人纷纷在社会化媒体上留言,回忆起自己所知道的抗美援朝故事,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再次被提起,大家对老兵们的敬意在字里行间满溢。而随着省退伍军人事务厅的转发,影响区域逐步扩大。当稿件最终被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退伍军人事务部转发时,它像是长了翅膀,飞进了全国各地的角落。无数的民众深受触动,网上相关话题的热度持续攀升,人们不仅是感动于老兵的事迹,更是从中汲取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转化为对军人更深的敬意,对国家的热爱,激励着年轻人投身国防事业,也让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

  在完成老兵的采访后,我们面临着海量资料的整理工作。采访的音频、视频、笔记等资料需要逐一核对、分类、整理。由于采访过程中存在各种干扰因素,有些资料并不完整,我们应该通过反复聆听、查看相关背景资料等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高度的细心和耐心,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会引起重要信息的遗漏。我们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或者一个名字,反复查阅资料和询问相关人员。

  在整理资料的同时,我们也在深入挖掘这些采访内容的历史意义。每位老兵的经历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故事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们从他们的讲述中分析战争的战略战术、军队的精神风貌、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等多个角度,力求全方面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老兵们战斗经历的梳理,我们得知了许多在书本上未曾记载的细节,让我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采访百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传承与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行动。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老兵们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年轻一代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传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这些老兵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毅前行。

  若将完美喻作100,那它是满月的清辉,是圆满无缺的玉璧,是世间所有美好纯粹的集合。而102,则是在这完美之上,又添了一抹梦幻的色彩。让完美不再是静止的画卷,而是有了鲜活的呼吸。回顾采访这102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收获的却是无尽的精神财富。这些老兵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老兵,铭记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贡献,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