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街灯点亮,忙碌的城市逐渐安静下来。晚7点,李建如往常一样走进了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的县政府大院。尽管这里曾经有围墙,但如今已经不见踪影。那些历史悠远长久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与对面的广场和停车场融合为一体,行人与车辆自由穿行,很多周围的居民也将车停在院内。“现在没有围墙了,你们可以随时进来散步、锻炼,方便极了。”李建感慨道。
最近,汉寿县38个机关事业单位拆除围墙的举措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县委、县政府率先行动,拆除了围墙,随后其他机关单位也纷纷效仿,陆续开放给公众。林森在常德市工作,回到汉寿县时,经常在机关单位周边停车。他表示,现在停车十分便捷,“保安从未拦过我,只会提醒有序停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拆围墙是推动政务透明化和公开化的有效举措。围墙被拆除后,曾经封闭的空间对外开放,居民能在这里休息、散步,甚至停车。这样的改变不仅扩大了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了公共资源配置,还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拆围透绿”是这一举措的重要特点。汉寿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享有“中国甲鱼之乡”和“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24年,汉寿县GDP达到414.8亿元,第三产业贡献尤为突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汉寿县也面临着“城市病”问题——交通拥堵、停车难、商贩占道经营等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对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汉寿县提出“拆围透绿”这一创新治理思路。拆除机关单位围墙后,不仅盘活了城市空间资源,还缓解了停车难题,提升了城市的开放性和景观价值,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文旅环境。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带头拆围,克服重重困难,带动了其他单位的热情参加,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汉寿县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提到,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有独立院落的县直机关拆除围墙,还绿于民,并改造为居民休闲的公共空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300多米围墙和40多个商铺门面相继被拆除。林森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就看到这些办公大楼,虽然建筑有些老旧,但依然能满足日常办公需求,因此未曾重建。
2022年,汉寿县实施“靓城战略”,将“拆围透绿”作为关键举措进一步推进。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汉寿县已拆除115处围墙,复绿9万多平方米,打通了多个老旧小区,增设了休闲广场和停车场。至今,县城38个机关单位都已拆除了围墙,部分单位还向公众免费开放了内部停车场。
在停车管理方面,汉寿县也加大了投入。通过改造旧小区、利用机关院落的空余空间,县城新增了大量停车资源。目前,汉寿县已建成33个停车场,并为大货车设置了专用停车场,新增了1.2万个机动车停车位和1.3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成为湖南省唯一不收费的公共停车场县城,也是全省唯一除中小学外行政事业单位无围墙的县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马亮教授认为,过去许多党政机关的大门紧闭,公共服务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拆围墙的举措顺应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促进了政务公开透明,同时也优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汉寿县的“拆围墙”行动,并非孤例。早在2014年,湖北黄石市就率先向市民开放了市级机关大院。此后,河南开封、安徽泾县等地也纷纷推行类似措施,部分地区已将机关大院变成了市民的公共公园,提供更多绿化和休闲空间。
尽管有些地方的推行过程面临挑战和争议,但专家觉得,拆除围墙和开放机关单位公共设施是现代化政府治理的必然趋势。马亮教授建议,地方政府应遵循“原则上开门办公”的理念,而非依赖围墙和门禁来限制民众的进入,逐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汉寿县的成功案例,为更多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更加亲近的关系。通过拆围墙、开门办事,政府不仅增强了自身的透明度,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捷的公共服务,打造了更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三个星座女年长更受男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