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便宜好”与“好便宜”的选择探讨

2025-04-15 爱游戏ayx官方

  近期医保集采、原研药消失、两会专家质疑部分药品效果等新闻引起了大家关注,一时成为讨论的热点。基于不同角度的观点不同,然而作为这件事本质应服务的目标人群,做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将承担的患者角色应该用什么标准来选择比较适合的医疗服务呢?我们大胆的探讨一下: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看病,我们讨论的主题都是报不报销,省不省钱;而不知不觉间治好病本身变成次要与被忽略的,它甚至无关许多人本身就具有的支付能力。但回到原点我们不禁问一句:怎么样才可以兼顾省钱与治病。亦或者怎么样才可以找到满足我们自己健康保障需求的正确方式呢?

  我们常说的医保一般指的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其实施的基本方针‌是“广覆盖保基本”,其为广大参保患者提供的是追求相对有限资金下极致性价比的健康保障服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落实原则也深刻体现了这个特点。随着医保DRG政策的实施,其初衷是让医院的诊疗行为更规范,使费用得到合理应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但医疗本质目的却又是治好病,而不是为了少花钱。

  什么是“治好”病呢?它不应该是每天插满管子的ICU式活着,也不应该是因为疾病让我们生命的主题变成了只与痛苦为伴。因此,为了享受生命,有了“生活品质年”的评价。

  什么又算“省钱”呢?它不应该仅仅只看眼前的小账,而忽略未来的”大账”。也不应该仅仅看我们治病的花费,而忽略了因病带来的经济与生活成本的付出。因此,为了有效率的治病,有了卫生经济学研究。

  现实中抛开疗效看花费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省钱。随着医学的进步,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推出,人类对于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来高。更多时候,人们将对于健康生活的向往与医疗成本支出的矛盾,衍生为人类对于基本医疗的过高期望与基本医疗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

  当然客观上完全以治疗结果为出发点,不考虑医疗花费原则,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要具备相应的支付能力还是有些难度。所以我们向往“最省钱”的治疗方案,选择从医学科学本身出发的高效率治疗策略。不是简单评判药品是进口的好,还是国产的管不管用?是要少检查多吃药,还是多做检查少吃药?最贵的不一定最好的,最好的并不全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对的。医疗的回报不是因钱择医,不是售卖药品,而是治病救人之后的水到渠成。

  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每个人在健康上的选择应该是达成诊疗目标前提下的花费最优解,而不是反之一味追求价格“便宜”的诊疗妥协。某一种意义上也能够理解为诊疗的最佳方案不应围绕是否医保报销来制定。

  客观上疾病不会依照我们的分科来得病,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当前过细的“器官医学”思维往往令其在疾病的诊疗上“集中了焦点,但缩小了视野”,忽略了人的整体性,进而影响救治目标。比如通过数据与临床总结我们得知:在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围绕疾病本身的一张病床的整合医学模式可以完美的实现高效诊疗的目标,尝试将心、脑、肾、眼,将内、外、妇、儿放在一个维度上考虑诊断与治疗方案。血糖的高低也并不是糖尿病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关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多系统多脏器相关疾病,进行基于专科特点与属性的流程闭环,基于诊断、治疗、院内、院外的行为闭环以及基于特定人群的服务闭环,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回到开头的讨论,我们大家都认为从患者的角度最省钱的治病是基于能够达到个人预期治疗效果下的花费最少(包括远期与综合成本)。

  当然,我们固然希望并相信随科技、经济与政策的进步的同时,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与高效医疗本身也会融合的慢慢的变好。但生命健康于我们每个人却不能等待或者折返重来。对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而言,实际上无论是不是纳入DRG/DIP付费亦或者其它支付方式,我们都应该根据患者客观病情进行规范诊疗,将“有限”的精力“无限”地投入到服务于信任我们的患者身上。因此,我们坚信无论医院的诊疗、国家的政策,还是患者的选择,最终将回归医疗本质,其也才是真正的“最省钱”。

  5毫米异物卡住“生命通道”!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为患儿开通24小时气道异物救治绿色通道

  70岁患者跨越千里求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肛肠外科“人民专家”精准诊断破难题

  跨国看病检测结果 “全球通”!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荣获‌ISO15189实验室认可证书,检测结果实现国际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