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切:公车改革补贴多少够用?

2024-10-23 新闻资讯

  “5813”车改方案出台后,要警惕某些“实权派”一手拿车补,一手塞发票,或一手开着私人私企赞助的车。而它所体现的“适度车补”“仅覆盖公务交通”,也理应被民众和官员理解。

  半年前,我曾经预言:车改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有公车坐者,一方面还来自于车改区。记得一次在央视新闻台“新闻1+1”栏目做节目时,白岩松还对我说了一句话,让坐公车的人设计车改方案,是没有用的。而今“5813”车改方案推出,阻力还将来源于此。【详细】

  但是,如果回归到车改补贴的“公务交通补贴”本义,并严格按照中央“适度发放”,“不得以车改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的要求衡量,现行车改补贴标准显然又完全不存在“不够用”问题。如果将补贴真正严格限定在“公务交通”范畴内、并力行“节俭”原则,剔除各种“私用、浪费”因素,现行补贴标准其实完全够用。否则,若非得将“私用”也算进“补贴”、让其沦为“变相福利”,那么恐怕再高再多补贴也仍然会觉得“不够用”。【详细】

  从居安思危的角度,现阶段我们该正视哪些困难和问题呢?前边三十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走势十分好,但现时又面临着较多麻烦。国际上一方面会说“”,一方面又常转到“中国崩溃论”,也在某一些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发展存在矛盾与问题。作者觉得矛盾的凸显最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物”的角度的资源和环境制约。中国非常遗憾地走上了我们过去希望能避免、但现在看来没有可避开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另一条是“人”的角度的收入分配、财产配置和人际关系状态。社会成员对于收入分配已累积了一大堆不满,公共生活领域在一些地方矛盾重重。城镇化是我们发展的引擎,但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些极端事件不断阻挠我们,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就必须深化改革,而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既得利益纠结在一起互相顶住形成固化藩篱,任何一项改革都十分艰难。有人将走向现代治理面临的现阶段基本局面比喻成“两只老虎赛跑”,一只“老虎”叫改革,另一只“老虎”叫社会问题。【详细】

  房地产上半年整体偏弱的宏观数据让市场对楼市未来走向有了各种声音。日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楼市政策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房地产市场未来可能会呈现出“增速放缓、区域分化、有涨有跌”的三大“新常态”。专家这样认为,要因地制宜地引导房地产政策,减少行政手段的负面干预,避免盲目的政策变动造成市场风险的加剧。【详细】

  造成目前紧张关系的还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革新,两国间的被放大。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改变的方面。最近一项调查表明,87%的美国人民认为在军事上,中国是美国的一大威胁。相应地,绝大多数中国人也认为美国会是中国崛起的头号威胁。第二,两国的政治利益团体多元化。第三,中美关系一方面受到国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的影响。此外,决策上的矛盾和不一致同样加深了两国的误解。比如,中国领导层常常表示,中国的重心始终放在国内事务上,但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南美、亚洲地区的国际事务上参与渐多;中国领导人常说,会延续的外交政策,韬光养晦,但最近又提出,中国应该奋发作为;中国领导人常说中国并不想把美国赶出亚洲地区,但现在又说亚洲事务应由亚洲国家来决定。而美国领导人恰恰担心亚洲会“去美国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