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年来,即墨教育经过恢复发展、调整充实、深化改革、创先发展,实现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即墨一中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渊源的百年老校,一百二十年的时间里,它历经风雨沧桑,孕育诸多优秀学子,其发展历史不仅是学校自身的蜕变,更是即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生动写照。
今年45岁的李延乐是即墨一中的一名副校长。1995年至1998年,李延乐在即墨一中度过高中时光。大学毕业后,他带着满腔热情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虽然现在担任副校长,行政事务繁忙,但是李延乐仍然活跃在教学一线。每当谈到即墨一中,他的言语间也总充满无限感慨。李延乐说:“我对即墨一中的感情非常深厚。在这里,我见证了学校的很多改革和发展,见证无数学子成长、成才。记得刚来这里时,学校还是相对老旧,但现在,它慢慢的变成了了一座充满了许多活力、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的学校。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即墨一中自1904年始创至今,跨越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历经了萃英书院、私立信义中学、山东省即墨中学、山东省即墨市第一中学等多个办学阶段。作为青岛乃至山东省建校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即墨一中以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教育成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
2021年,即墨一中改扩建工程真正开始启动,这也是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关注民生福祉、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2023年11月,一座崭新的校园正式亮相,新校园配备了高标准的宿舍楼、多功能餐厅、艺体中心、现代化报告厅及便捷的地下停车场,为4000余名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与生活条件。
李延乐介绍:“我在一中读书的时候,宿舍没有卫生间、没有暖气,2002年我到一中工作,宿舍条件有所改善,但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宿舍通过加床来满足学生住宿,非常拥挤,一中当时一共249间宿舍,3032人住宿,每间宿舍12人以上,最多的16人。新校区启用后,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6人间,中央空调,两个卫生间,干湿分离。这样能确保同学们有着优雅舒适的休息环境,确保了休息质量。”
乘着时代的东风,即墨一中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从一中走进理想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中科院院士胡敦欣,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院士解思梅,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等,都是即墨一中的知名校友。
即墨一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即墨75年来教育蒸蒸日上的缩影。1949年即墨只有1处高中、367处小学、在校生4.2万人,2018年全区学校有596所,比1949年增加228所,在校生18.6万人,是1949年的4.4倍。
近几年,我区从北师、东师、华师、西南大学等众多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中招贤纳士,带来了很多前沿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郝琨说:“我们年年都会定期参加很多的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更好地成长,更坚定更自信地站在这个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
历经75年风雨阳光的即墨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面发展,特别是2021至2023这三年,全区学校建设数量、规模均创历史记录,教育经费累计支出100多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建成启用73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的提高。站在新的起点,未来,即墨教育改革的步伐不会停下,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将为百姓提供更完善的教育服务,改革发展的成果将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上一篇:成为大科学家的都是什么MBTI?
下一篇:霍邱县范桥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