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旅长绰号“夜山君”29岁时在河北献身1949年被迁葬到邯郸

2025-02-17 爱游戏ayx官方

  抗战时期,河北作为敌后主战场,出现出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豪人物,为了民族独立,他们将生命与热血抛洒在了燕赵热土。出生于湖北麻城的易良品便是其中之一。

  易良品14岁参与赤军,1938年来冀南参与抗日奋斗,因作战英勇被人称作“夜山君”。1943年,他在战役中因身负重伤献身。这份记载其迁葬晋冀鲁豫勇士陵寝的公函,为咱们再现了其在燕赵大地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汗马功劳。

  这份政府公函,记载了1949年11月,易良品、王顺平、靳生云和刘士松勇士由河北南宫县(今邢台南宫市)迁葬晋冀鲁豫勇士陵寝的往事。

  这份公函用行楷笔体书写,主要内容是南宫县政府遵循河北省公民政府和河北省军区司令部指令,将葬在本县的部分勇士棺椁运送到邯郸市晋冀鲁豫勇士陵寝安葬,这是时任县长冯芳林给担任押运的李华甫等专门写的证明信。

  公函正文中,有“指令着由本县担任将寄葬的外籍团级以上勇士移葬邯(郸)市陵寝……当即遵循办理,于本月一日装载起运并由本(县政)府民科(民政科)李华甫仝(同)志押运前往”的笔迹。公函中心有“河北省邢台专区南宫县公民政府”的骑缝章。

  在公函最终,写明晰此次迁葬的四位勇士是易良品、王顺平、靳生云和刘士松。落款人是南宫县长冯芳林,落款时刻是1949年11月1日。在公函左上角有篆体字“南宫县政府印”的红章。

  易良品1914年生于湖北麻城,14岁参与赤军。他1938年受命来冀南作战,1943年在和日寇作战时挂彩,因伤重不治献身。

  易良品献身后被本地军民就地安葬。作为名列2015年第一批“闻名抗战英烈及英豪集体”名录的勇士,现存的关于易良品的文物很少,因此这份公函显得弥足珍贵。

  勇士的棺椁抵达邯郸后,陵寝进行了盛大的安葬典礼,他和献身于华北的战友一同长逝于此。这份公函也就纳入了陵寝的文物库。

  勇士的女儿易珠玲和记者说,易良品来到河北时只要24岁,但参与革命却已有10年时刻。

  他达观刚强好学向上,长征爬雪山时走在前边,恶作剧要和战友们“竞赛”。战役空隙,易良品每天坚持学习三个生字,很快就能写战役陈述和小文章。在河北,他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和威县人王月婷成婚。

  通过血与火的淬炼,易良品在1940年5月升任为129师新编第七旅旅长(后兼冀南六分区司令员)。他带着部队在河北拔据点、炸碉堡、损坏交通线,因作战骁勇被人称作“夜山君”。河北大众对他交口称誉,敌人高额赏格,要他的人头。

  1943年,抗战处在最艰苦的对峙阶段,部队化整为零持续和敌人斡旋。易良品带着旅直属队和一个警卫连,留在河北持续战役。同年3月,易良品在冀县(今衡水冀州市)参与完分区的军政会议,在枣强一个村子露营时,被敌人围住。战役中,一颗流弹打中了他的肚子。

  激战包围后,侦察员找到了分区医疗所所长熊登钦,后者细心查看了易良品的伤势发现,子弹穿过腹部,创伤现已感染。由于手边没有止血钳也没有手术刀,咱们急得团团转,原计划搬运到临清的医院救治,但因路上危险太大,计划很快也被否定。四五天后,易良品的伤势愈加恶化,躺在炕上的他岌岌可危。

  易珠玲说,要是放在现在,父亲的伤底子不算事儿,但其时在敌人的围住下,既没有药更无法动手术,搬运医治危险又太大。就这样,在苦苦捱了几天后,1943年3月25日,易良品因伤重在垂杨县李家侯疃村(今南宫市李侯疃村)献身,年仅29岁。

  多年后,熊登钦曾对易珠玲叙述了易良品献身前的情形。他说,“易司令在逝世前紧紧握着我的手,说,‘熊所长,你若把我治好,咱们一同走进社会主义多好啊!’”听到这话,熊登钦心如刀绞,泪流如雨。

  两人都是大别山人,又都是红四方面军战友。那一夜,悲伤的熊登钦久久无法入眠。

  易良品献身后,咱们连夜把他安葬。由于没专门的棺木,咱们就砍倒一棵大树,把中心掏空做了一口简易棺材。1949年11月,勇士迁葬到邯郸市的晋冀鲁豫勇士陵寝,南宫县出示的公函中明晰写道:“(新编)七旅旅长易良品有白茬棺木一口。”

  易珠玲回忆说,母亲王月婷留下了父亲使用过的手表、两个被面和一个饭盒,时刻久了,这么多东西或损坏或丢失,后来都石沉大海。现存的关于易良品的文物,除了一张黑白照片外,只剩下了陵寝中为数不多的物品,这份政府公函由于写明晰易良品迁葬的信息,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将星陨落,我军失去了一位优异的指挥员,1973年,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陈再道(曾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在给晋冀鲁豫勇士陵寝的回信中说到这位湖北老乡,称誉他“作战英勇、坚强”。

  1943年,易良品的遗孀王月婷生下了易珠玲,不等孩子满月,她就因工作调动来到了延安。两个孩子留在了河北寄养。其时,长子易柱华才一岁,易珠玲还在襁褓之中,两人直到1950年才再次见到自己的母亲。

  遭到父辈革命精神的影响,易柱华和易珠玲都曾参军入伍,易柱华的两个儿子也曾参军。易柱玲参军医大学毕业后供职于部队医院直至退休。兄妹二人都在参与工作后荣耀入党。

  易珠玲成年后屡次来过河北,除了探望亲人外便是搜集父亲在河北交兵的故事。在冀南大地,老人们提起易司令会竖起大拇指,叙述他带着兵士们神出鬼没消除鬼子的往事。

  在河北大地,在邯郸的晋冀鲁豫勇士陵寝,在南宫市的冀南勇士陵寝,都有留念易良品的地标。河北公民没有忘掉这位英豪,枣强县党史办曾编辑出版了《易良品传》一书,成了研讨勇士生平的重要材料。

  2015年9月,易珠玲参与了在北京举办的抗战成功七十周年阅兵,她带着父亲的遗愿,看到了富足安靖、不再受外国欺辱的新中国。我想勇士泉下有知,他应当是含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