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连续两年居梅州全市第一,丰顺怎么样才能做到?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发展中寻找稳与进的最大倍数,乘势而上、承压前行、主动求变,是丰顺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不二法宝。
“2025年全县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提高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四上’企业净增25家。”2月7日,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作表态发言,明确新一年丰顺的发展目标。
一横一竖为“十”,象征着起点与方向;两横一竖为“干”,寓意着坚持与实践;三横一竖为“丰”,则预示着收获与繁荣。新的一年,丰顺县正以这简单的笔画为启示,以“凝心聚力、干字当头”抓好十项重点工作,重在实干,重在实效,重在人民满意,推动丰顺县实现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争当建设苏区融湾振兴发展先行区主力军的丰顺,给出的答案相当普通——抢抓发展机遇,立足自身优势,丰顺加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过去一年,丰顺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更好统筹城乡融合、绿美丰顺、文化强县、重点民生、安全发展工作。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4年,丰顺实现GDP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2项指标增速再次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6.4%,增速排名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岁末年初,梅州丰顺产业园区传来喜讯——园区综合承载力不断的提高,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达103.7亿元。成绩源于实干,源于丰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不单单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丰顺深知,要争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主力军,就必须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
“统筹发展传统、新兴、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施产值倍增计划,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电子电声、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张志锋多次强调,必须将“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作为高水平发展的应有之义,苏区振兴的重要方向。
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有序。2024年,公司凭借其卓越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整合实力,成功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为梅州首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
“我们的开发团队有30多人,每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000多万元,每年能推出10个左右研发项目。”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刘敏自豪地介绍。
2024年,丰顺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产业,立讯智造项目一期产值突破35亿元,威富项目建成投产、产值超5000万元,电子电声产业荣获“中国优秀电子电声元件产业集群”称号,净增“四上”企业34家、总量达240家,实现首批典型村“四上”企业全覆盖。
向“新”而行,向“高”前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上,丰顺坚持适度超前布局,干着今年、备着明年、想着后年,围绕“策划什么”“谁来策划”“怎么落地”等关键性问题,加强项目策划包装,系统提升项目谋划的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
新的一年,丰顺推动产业集聚,壮大县域经济思路更加清晰:深挖《梅州方案》及省《若干措施》政策红利,用好“苏区+湾区”叠加政策,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旧动能焕新升级,力促县域产业成链成群发展。
丰顺县科工商务局局长彭晓东表示,2025年,丰顺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真抓实干,大力推动促消费、强投资、招项目、优产业的工作,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紧紧抓住利好政策,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大力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把改革开放创新放在更突出位置,持续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贯穿丰顺高水平发展全链条。
“不好意思,时间相对来说比较仓促,待会我还要到项目现场进行工作跟进。”记者正常采访丰顺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宁州过程中,不一会他便接了数个电话。“企业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我,我们既是招商员,也是服务员。”
2024年3月底,丰顺县印发了《丰顺县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丰顺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傅丽文介绍,当企业、群众询问办理有关问题时,对于不在受理范围、不合乎条件的咨询和申请,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直接地使用“不行”“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们管”等否定用语。
“而是站在企业、群众的角度,以专业的能力、热情的态度给他们指引、提出建议,让企业、群众前来办事舒心又顺畅。”傅丽文表示,自开展首问负责制改革工作以来,全县存在权责边界不清、相互“踢皮球”“打太极”、办事拖沓等现象相对减少,干部作风进一步优化。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改革、乡镇体制机制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持续增强县镇村发展活力,丰顺有实践,更有成效。
过去一年,丰顺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谋划实施一批改革创新项目,率先完成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全省试点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县域“光伏+建筑”应用示范等省级试点项目快速推进,丰顺改革品牌进一步擦亮。
改革的目的是发展,而发展走到哪里,改革就要同步跟进到哪里。过去一年,丰顺在深化改革创新上走出新路子,秉持“湾区能办、苏区也能办”,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巩固深化“两个100%”改革成果。
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抽屉滑轨、铰链合页,选择落户梅州丰顺产业园,便是看中定制化厂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拎包入住”。
“此前在外地租厂房,每年租金高达110万元。积累一定资金后,企业决定购置厂房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该公司负责人彭弼文提及,不仅无需操心繁琐的手续,而且针对五金设备较重的特点,平台还能按需定制大型电梯,又有宿舍等基础配套,为企业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过去一年,保障“百千万工程”实施,丰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县级统筹、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步制定产业、商贸、人才、科技、土地、生态保护、财政、金融、民生保障等配套支持政策,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帮扶协作、加强宣传发动。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25年,丰顺明确将坚持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具体而言,紧扣关乎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制约转型的瓶颈问题、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把脉问诊”,努力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扎实推动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可及的各项改革,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为丰顺发展提供更多“金点子”“好办法”,实际做到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人勤春来早,招工找工忙。为企业招工,丰顺全县干部都动了起来。朋友圈转发、线下推荐,现场招聘齐发力,破解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双向难题,为县域经济“开门红”筑牢人才基石。
“努力实现群众就业有支持,企业用工有保障。”丰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郑铁辉介绍,2025年“春风行动”现场招聘活动吸引县内30多家重点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涵盖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文旅商贸等多个行业领域,目前已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
拼经济、抓发展,落脚点终在惠民生,一切工作都要让群众所盼“有始至终”,让群众意见“落地有声”。
丰顺是全省57个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市)之一,与首批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同为第一批省美丽县城重点县(市)。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助力美丽县城建设,丰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群众参与作为美丽县城建设的恒久动力、把群众评价作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2024年5月28日,丰顺县榕江北河因水环境质量超标风险等问题,被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典型案例。与时间赛跑,与问题较量。着力描绘丰顺榕江北河的“蝶变画卷”,丰顺深知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
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县镇村上下联动,丰顺县统筹问题、包镇整治、整体推进,形成巨大合力。截至目前,10个涉及问题已立行立改,10个问题正加快整改,丰顺县榕江北河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牵一发而动全身,丰顺并未局限在水质达标攻坚,而是统筹抓好榕江北河两岸老旧小区改造、亲水公园、紫琳学院、坚真文体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新风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动能。
丰顺县城五一路段附近,原本灰暗破旧的老旧墙体都被粉饰一新,一幅幅融入本土特色的墙绘映入眼帘。“现在走的这条路,过去就是臭水沟。”住了近30年,五一社区的徐大叔没想到小区还能变个样。“小区变得更漂亮了,住得也自在了。”
在丰顺,发展的数据是有温度的,是广大干群感受得到、享受得到的。随着水环境改善,丰顺县顺势谋划“水文章”、发展“水经济”,推动土地增值、商业开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一河清水,两岸锦绣”的丰顺县榕江北河水质整治成绩单。
过去一年,丰顺坚持“稳定第一责任”,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成效是最好的佐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230个村(社区)达到“无信访村(社区)”标准,“丰调语顺”调解工作法、“五姓祠”祠堂讲事模式获全省推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更好统筹城乡融合、绿美丰顺、文化强县、重点民生、安全发展工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林林总总的工作,都是丰顺2025年发展答卷的重点。
划出重点,丰顺明确要抓好十项工作:快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快速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快速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快速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推进绿美丰顺生态建设、加快打造文化强县、加快建设平安丰顺法治丰顺、加快改善重点民生。
“今年,丰顺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聚合力、兴产业、强县域,全面推动丰顺高水平发展实现新突破。”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表示,完成新一年发展目标,丰顺将重点抓好6方面工作:
一是用足用活政策,加快“融湾入海”。深挖《梅州方案》及省《若干措施》政策红利,用好“苏区+湾区”叠加政策,坚持把项目谋划作为重中之重,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户,推动年度计划投资56.5亿元的78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推进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建设,力促大丰高速、县城东环公路纳入省“十五五”规划,力争紫琳学院今秋招生办学,集聚发展新动能。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壮大县域经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旧动能焕新升级,力促县域产业成链成群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高标准建设梅州丰顺产业园区和国际声谷、万洋众创城、电子电声智慧产业聚集园、电子电声和五金产业配套园“一园四平台”,加快完善人才公寓、配套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学校等功能配套,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统筹发展传统、新兴、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施产值倍增计划,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电子电声、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学技术创新,推动12家以上公司进行技改,力争全县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3%以上。抓好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净增“四上”企业25家以上,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建设美丽城乡,促进协调发展。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以县城和典型示范带动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融合。重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持续深入实施“老旧小区+片区”改造项目,一体推进水、电、路、气、网和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建设,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抢抓央企助力发展机遇,全力拓展两批“4+25”典型镇村建设成果,加快培育第三批“5+20”典型镇村,建好5条重点区域示范路段,打造展示“百千万工程”成效的示范窗口。深入实施绿美丰顺“八大工程”和“机关联基层共建共管”新模式,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数量不少、质量要高”,全方面提升县镇村绿化美化水平。同时,加快建设各镇筹资2000万元以上入股的“光伏+建筑”应用全省试点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项目建成后各镇每年可增收300万元以上。
四是加大招商力度,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引进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产业项目,确保完成市下达招商引资计划投资额86亿元、实际投资额18亿元的任务,推动龙宇科技、讯源文旅高端温泉酒店、汕头宏信、京东智慧渔业产业园、省供销粮食服务、灵芝孢子粉三产融合等项目上半年动工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把改革开放创新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持续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光伏+建筑”应用示范等省级试点出新出彩。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创建“无信访村(社区)”占比达80%以上,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六是深挖土地潜力,拓展发展空间。纵深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落实自然灾害危险区域建房户避险搬迁机制,推动农村居住与生产分离,完成建设用地整理6600亩、耕地规模化集约流转经营8.5万亩、“一村一户”避险搬迁226户,为高水平发展腾挪出宝贵空间。
“凝心聚力、干字当头,全力以赴拼经济、优环境、促发展,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丰顺实践实现新突破,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作出丰顺贡献。”会上,张志锋满怀信心地说。